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耳部疾病 > 耳前瘘管 > 先天性耳前瘘管介绍
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耳科疾病。为胚胎期形成耳廓的先是、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先是腮沟封闭不全所致。西安中大耳鼻喉医院医生指出:瘘管是一种可有分枝而弯曲的盲管,其外口常位于耳轮脚前上方。管腔盖有复层鳞状上皮 ,腔内含有鳞屑物,挤压瘘口周围,偶有少许粘稠皮脂腺样物自瘘口溢出。一旦感染,则红肿痛而化脓,可反复发作。本病属外显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。
先天性耳前瘘管临床表现
耳前瘘管瘘口多位于耳轮脚前,另一端为盲管,深浅、长短不一,还可呈分枝状。瘘管多为单侧性,也可为双侧。管腔壁为复层鳞状上皮,具有毛囊 、汗腺 、皮脂腺 等,故挤压时有少量白色粘稠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从管口溢出。平时无症状,继发感染时则局部红肿疼痛。反复感染破溃后可形成瘢痕。
(1)无症状,或挤出少许粘液、皮脂样物。
(2)感染时,局部肿痛,化脓;反复感染可形成脓瘘或瘢痕。
先天性耳前瘘管诊断依据
1、耳轮脚前有瘘口,常无症状。
2、挤压瘘口周围可有少许白色积存物流出。
3、感染时局部红肿热痛或形成脓肿。反复感染则形成脓瘘或皮肤疤痕 。
治疗方法
1、无症状者不需治疗,若有感染化脓,应予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,或脓肿切开引流,局部换药等治疗,待感染控制,局部恢复后,再行瘘管切除术,术前注入少许美蓝于瘘管内,并将探针探入管腔作为引导。然后将瘘管黑或者其分支有效切除。若遗留部分瘘管感染复发,再行手术即甚困难。
2、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时,常规的处理方法是控制炎症,局部恢复后1~3个月考虑手术治疗。但局部感染形成脓肿或溃疡后,经切开排脓,换药处理后,仍流脓不止,经久不愈,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。大多数患者在感染恢复后,因无痛苦或缺乏卫生常识,往往忽视复诊而延误手术时机,导致多次反复感染,形成脓瘘、溃疡和较大范围的炎症性瘢痕,影响面部美观。我们在与应用抗生素的同时,手术切除瘘管、感染灶及瘢痕,均获恢复。
西安中大耳鼻喉医院医生提示本病是遗传性疾病。无症状时不须治疗。继发感染时,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。对已形成脓肿者,应先切开引流。本病有反复发作趋向,因此,控制感染后,应当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将瘘管有效切除,以免复发。
版权所有Copyright © 2016-2025 ALL Right Reserved. 注: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